兽药品种多,如何配伍?这些技术有助用好药!

发表时间:2023-11-14 14:29作者:品牌文化部

在临床进行治疗用药开处方时,常规操作都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药物制剂科学合理的配在一起,这个技术就是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配伍”。所以配伍是处方的第一步,配伍如果不科学、不合理就会导致药量加到很大,发现最终的治疗效果还不好,因为协同性差、作用相反导致用药无效。那些配伍比较实用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药物配伍禁忌

药物的配伍禁忌分类:

①药理性(疗效性)配伍禁忌

指药理作用相抵触,如喹诺酮类与氟苯尼考同用药效降低;

②化学性配伍禁忌

指引起化学变化,如乙酰水杨酸与碱性药物配伍引起分解;VC与苯巴比妥配伍引起后者析出;

③物理性配伍禁忌

如水溶剂与油溶剂配合时分层;含结晶水的药物配伍时,结晶水析出使固体药物变成半固体或泥糊状态。

联合用药目的

①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效果,增强对重症感染或耐药性致病菌的疗效:

②扩大抗菌谱,使严重的混合感染获得及早有效的控制;

③降低毒性反应;

④防止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效果

两种杀菌药联合应用,可获得协同作用;

②两种抑菌联合应用,可获得累加作用;

③杀菌药和抑菌药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亦可产生拮抗作用;

繁殖期杀菌药与抑菌药合用,可因抑菌药抑制了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弱杀菌药的杀菌作用,尤其是先用抑菌药后用繁殖期杀菌药,就会出现拮抗作用,但如先用繁殖期杀菌药而后用抑菌药就不会出现拮抗作用;

④同类抗菌药物,特别是氨基糖苷类,作用相仿而毒性相加,不宜合用。

抗菌药的分类


根据抗菌药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划分。

①Ⅰ类-繁殖期杀菌药(作用于细胞壁)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作用于DNA回旋酶);

②Ⅱ类-静止期杀菌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喹诺酮类(作用于DNA回旋酶);

③Ⅲ类-速效抑菌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酰胺醇类、大环内脂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

④Ⅳ类-慢效抑菌药(抑制叶酸代谢)

磺胺类、TMP、DVD。

联合配伍结果

① Ⅰ类+Ⅱ类:协同作用;

② Ⅰ类+Ⅲ类:拮抗作用。少数例外,如治疗脑膜炎用青霉素、氟苯尼考,但必须先用青霉素2-3小时后再用氟苯尼考;

③ Ⅰ类+Ⅳ类:无关作用;

④ Ⅱ类+Ⅲ类:协同作用,但氟苯尼考不配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等)、喹诺酮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

⑤ Ⅱ类+Ⅳ类:协同或相加作用;

⑥ Ⅲ类+Ⅳ类;相加作用。

配伍注意要点

一般同类药不能合用,但作用点不同的同类药可合用,如:氟苯尼考+四环素;

链霉素(庆大)+多粘菌素;庆大(卡那)+喹诺酮类;磺胺药+抗菌增效剂(TMP、DVD);

②合用并不代表能混合注射(理化性配伍禁忌),如:青霉素与磺胺嘧啶钠可合用,但必须分别注射。青霉素(羧苄、氨苄)+庆大,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部分失活,可分别注射。






服务热线:0311-68052866